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铜斑岩岩石成因——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

被引:65
作者
姜耀辉
蒋少涌
凌洪飞
戴宝章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陆-陆碰撞造山环境; 含矿斑岩; 交代岩石圈地幔; 玉龙斑岩铜矿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大型斑岩铜矿不仅可以形成于陆缘弧和岛弧构造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然而,对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矿斑岩的成因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以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为例,从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以及Sr-Nd-Pb- Hf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含矿斑岩岩石成因。结果表明,含矿斑岩属于钾玄质岩石,同时具有埃达克岩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是由至少100km深处的二辉橄榄质岩石圈地幔中交代成因的金云母-石榴石单斜辉石岩脉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了金沙江区域性走滑断裂系统,并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最终诱发交代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而形成含矿斑岩。它对于进一步认识陆-陆碰撞造山环境下含矿斑岩的起源以及斑岩型铜矿的成因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7 / 7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富碱斑岩中超镁铁深源包体岩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J].
刘显凡 ;
刘家铎 ;
张成江 ;
吴德超 ;
李佑国 ;
阳正熙 .
矿物岩石, 2003, (03) :39-43
[2]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Re-Os年龄: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J].
侯增谦 ;
曲晓明 ;
王淑贤 ;
高永丰 ;
杜安道 ;
黄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7) :609-618
[3]   青藏高原东南缘斑岩铜矿成岩成矿研究取得新进展 [J].
梁华英 .
矿床地质, 2002, (04) :365-365
[4]   冈底斯斑岩铜矿(化)带: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黄卫 .
矿床地质, 2001, (04) :355-366
[5]   囊谦盆地新生代钾质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J].
邓万明 ;
孙宏娟 ;
张玉泉 .
地质科学, 2001, (03) :304-318
[6]   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邱华宁 ;
李献华 ;
钟孙霖 .
地球科学, 1998, (06) :3-5
[7]   钾玄岩系列:藏东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Sr、Nd、Pb同位素组成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邱华宁 ;
李献华 ;
钟孙霖 .
地质科学 , 1998, (03) :105-112
[8]   玉龙某些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杂岩中的熔融和流体包裹体 [J].
李荫清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1) :85-106
[9]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唐仁鲤等著, 1995
[10]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花岗岩类与成矿[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马鸿文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