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素解析

被引:9
作者
赵湘桂 [1 ]
曹艳霞 [2 ]
张杰 [2 ]
王备新 [2 ]
蔡德所 [1 ,3 ]
机构
[1]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 环境因子; 漓江;
D O I
10.16088/j.issn.1001-6600.2009.02.011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漓江水系31个样点的12个环境因子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5个主成份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6.35%,以化学因子(氮和磷)为主的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8.5%,以水文因子(流速和深度等)为主的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27.23%。第一主成份和第二主成份中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参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和优势单元百分数都与总氮、总磷和氨氮显著相关(P<0.05),但与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深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漓江水系水体中氮和磷引起的环境梯度差异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作用要大于其他环境梯度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漓江水系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J].
曹艳霞 ;
蔡德所 ;
张杰 ;
赵湘桂 ;
王备新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 (02) :118-123
[2]   漓江市区段沿岸餐饮废水对漓江水质影响调查与对策探讨 [J].
邓华 ;
蒋艳红 ;
李莲花 ;
陈贻章 ;
廖祖荷 .
环境科学导刊, 2008, (04) :27-29
[3]  
SPSS与统计分析.[M].宇传华; 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环境数理统计学应用及程序.[M].卢崇飞等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5]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曲环.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