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种质资源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24
作者
王述民
谭富娟
胡家蓬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小豆; 等位酶; 遗传杂合度;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21 [小豆(赤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 5 8份野生小豆和 2 4 9份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了酯酶 (EST)、过氧化物酶 (PER)、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检测分析 ,共检测到 6个基因位点 ,33个等位基因。小豆等位酶基因在野生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栽培种 ,在国内地方种中的分布频率高于日本地方种。 4种同工酶的 6个基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 .6 5 1,其中野生小豆的杂合度 (0 .6 36 )低于栽培小豆 (0 .6 6 4 ) ,说明小豆在长期的驯化和栽培过程中已经发生了遗传上的变异。依据同工酶谱带信息 ,把供试种质聚类并划分为 5个组群 ,野生种明显聚为 1类 ,栽培种聚为 4类 ,类群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但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与地理区域的差异似乎看不出明显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11 / 13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多花菜豆基因库种子繁殖更新后遗传完整性分析 [J].
范传珠 ;
王述民 ;
马缘生 ;
谭富娟 ;
周红立 ;
周涛 ;
段兴恒 ;
孔庆全 .
中国农学通报, 1999, (04) :5-8
[2]   同工酶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和欧洲栽培油菜的遗传差异 [J].
赵坚义 ;
H.C.Becker .
作物学报, 1998, (02) :213-220
[3]   山东省小豆资源生态型的研究 [J].
姜荣贵 ;
陈守信 .
作物品种资源, 1984, (02) :9-12
[4]   小豆资源研究初报 [J].
胡家蓬 .
作物品种资源, 1984, (01) :21-25
[5]  
中国食用豆类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郑卓杰主编, 1997
[6]  
食用豆类作物[M]. 科学出版社 , 龙静宜等编著, 1989
[7]  
数量遗传分析[M].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 郭平仲编著, 1987
[8]  
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M]. 农业出版社[苏]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 著, 1982
[9]  
豆类作物[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丁振麟,王金陵编, 1959
[10]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a working collection of Vigna vexillata (L.) A. Rich. by isozyme and RAPD analyses[J] . Anne Spinosa,Domenico Pignone,Gabriella Sonnante.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199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