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水稻稀长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11
作者:

陈周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吴文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机构:
[1]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稀播;化学调节;长秧龄;多蘖壮秧;大穗型群体;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1997.01.014
中图分类号:
S511.10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稻稀长大栽培是通过稀播、化学调节、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发挥低位蘖大穗优势和促颖花分化量而获得大穗型群体的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新体系。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按排幼穗在移栽后10~20d开始分化,靠生育转换自身抑制无效分蘖,群体发展稳健平缓,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不仅高产稳产,且能节省水、种、工、药、肥等生产成本,同时具有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农民易掌握应用等优点。笔者分析了稀长大栽培的增产机理,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配套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粳杂80优121产量结构分析与超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04) : 19 - 22陈周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吴文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孙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 [2] 三系粳杂新组合80优121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S1) : 22 - 25陈周前,孙明,吴文革,许传万,张培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
-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03) : 234 - 236吴文革,陈周前,刘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 [4] 烯效唑对水稻生育的调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02) : 128 - 131陈周前,吴文革,刘襄,刘克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
- [6] 双季杂交稻高产施肥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1993, (01) : 29 - 35陶其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罗奇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范业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李祖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刘光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徐招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7]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6) : 1 - 11凌启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张洪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蔡建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苏祖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凌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
- [8] 秧龄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01) : 48 - 54吴文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陈周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 [9] 双杂吨粮田几项农艺措施组合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04) : 350 - 356陈周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吴文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熊中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