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阶段的语言适应与语言认同

被引:3
作者
方小兵 [1 ,2 ]
机构
[1]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2]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方言; 普通话; 语言认同; 语言适应;
D O I
10.15983/j.cnki.sxss.2018.1114
中图分类号
H0-05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基于对南京某小学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适应行为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发展模式:1—2年级的外地学生竭力向普通话靠齐,老师的普通话口音是其顺应对象; 3—4年级外地学生主动向所在城市的方言靠齐,本土同学的口音具有隐威望,成为顺应对象;从5年级下学期开始,部分外地学生选择用家乡话与学生交流,"同乡会"中"明星"的口音成为顺应对象。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揭示:(1)低年级新生缺乏相互了解,对城市强势方言较陌生,且对家乡话存有自卑感,故而在语言适应中主动向教师课堂语言靠拢;(2)一些3—4年级的外地学生开始察觉城市方言的特殊功能,部分老师课后用城市方言交谈也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于是城市方言成为语言顺应对象;(3)高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身份意识,尝试通过家乡方言"找老乡",建构校园交际聚合体,导致语言适应发生新转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2]   多语环境下“母语”概念的界定:困境与出路 [J].
方小兵 .
语言文字应用, 2015, (02) :77-86
[3]   城市化中语言适应行为与语音变异关系研究——以(i)变项、(y)变项、(-尾)变项为例 [J].
王玲 ;
刘艳秋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3 (02) :123-129
[4]   柯因内化:江汉油田话的形成 [J].
孙德平 .
语言研究, 2012, 32 (04) :110-116
[5]   城市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J].
俞玮奇 .
语言文字应用, 2012, (03) :90-98
[7]  
语言变异与变化[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徐大明, 2006
[8]  
会话策略[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约翰·甘柏兹(JohnJ.Gumperz)著, 2001
[9]  
Language style as audience design *[J] . Allan Bell. Language in Society . 198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