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在盆地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对康铁笙等人裂变径迹资料的重新解释

被引:10
作者
赵孟为
机构
[1] 德国哥廷根大学地质与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含油气盆地; 地热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简述了裂变径迹年代法的原理,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实例讨论了它在盆地地热史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康铁笙等人的裂变径迹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对其裂变资料的重新解释表明,1600-2550m为未退火带,径迹年龄均大于地层的沉积年代,说明磷灰石颗粒的母岩主要是晚白垩纪和第三纪火山岩;2550-3600m为部分退火带;3600-4100m为冷却带,推测最迟大约在晚第三纪末(2.2百万年前)出现了一期冷却事件,温度下降了13℃或更多。这个结论与古地温研究结果吻合。部分退火带与冷却带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主要生油带内,表明可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地热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