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

被引:55
作者
马雪宁
张明军
王圣杰
马潜
潘淑坤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温; 降水量; 潜在蒸发量; 蒸发悖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黄河流域72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1年间气温、降水量以及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气温、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影响潜在蒸散量下降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探讨,重点对黄河流域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51年间,黄河流域内气温增加显著、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蒸发悖论";(2)"蒸发悖论"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性,随着气温增加,春、夏、冬三季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区域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大部分区域以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少部分区域;时间上主要表现在1960-1979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不明显,1980-2010年气温与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的逆向关系更加明显;(3)过去51年间,降水量无论是年际还是夏、秋季变化趋势都不明显,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分布上大体呈现逆向变化关系;(4)从气象要素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贡献率来看,近51年来风速的明显减小是导致黄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昌明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579-588
[2]   1951—2008年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时空格局 [J].
曾丽红 ;
宋开山 ;
张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5) :858-870
[3]   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分析 [J].
张守红 ;
刘苏峡 ;
莫兴国 ;
舒畅 ;
孙杨 ;
张春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363-1370
[4]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J].
尹云鹤 ;
吴绍洪 ;
戴尔阜 .
科学通报, 2010, (22) :2226-2234
[5]  
VIC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o predict climate change impact in the Hanjiang Basin[J]. GUO ShengLian, GUO Jing, ZHANG Jun & CHEN Hu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11)
[6]   中国天山山区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 [J].
张明军 ;
李瑞雪 ;
贾文雄 ;
王旭峰 .
地理学报, 2009, 64 (07) :798-806
[7]   近50年四川盆地汛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演变 [J].
胡豪然 ;
毛晓亮 ;
梁玲 .
地理学报, 2009, 64 (03) :278-288
[8]   甘肃省近50a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J].
张小明 ;
杨金虎 ;
高伟东 ;
全志伟 .
干旱气象, 2008, (02) :48-52
[9]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J].
丛振涛 ;
倪广恒 ;
杨大文 ;
雷志栋 .
水科学进展, 2008, (02) :147-152
[10]   近25年雅鲁藏布江中游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J].
杜军 ;
胡军 ;
刘依兰 ;
鲍建华 ;
拉巴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