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南方一次冰冻天气中冻雨区的层结和云物理特征

被引:41
作者
陶玥
史月琴
刘卫国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冻雨; 云物理特征; 层结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经历了四次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天气。本文针对2008年1月25~29日的一次典型冻雨天气过程,在实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中尺度云分辨模式对1月28日~29日的冻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冰冻天气形成的大气层结及云系冻雨区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的云微物理过程及云物理成因。结果表明,深厚而稳定的逆温层和低空冷层的存在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直接原因。此次南方冰冻过程中,湖南和贵州两地冻雨形成的云物理机理不同,不同冻雨区上空为两种不同类型的云,对应两种不同的云微物理结构和大气层结结构。湖南冻雨区云层较厚,云顶温度较低,属于混合相云,云中高层存在丰富的冰相粒子(雪的比含水量最大)。湖南冻雨在"冷—暖—冷"层结下,通过"冰相融化过程"形成,即在锋面之上的对流层中层水汽辐合中心内形成的雪,从高空落入暖层,雪融化形成雨,再下落到冷层后,形成过冷雨滴,最后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或降落到地面上,迅速冻结形成冻雨。而贵州冻雨区云层较薄,云顶温度较高,属于暖云,中高层基本无冰相粒子,低层为云水和雨水(云水的比含水量最大)。贵州冻雨是在"暖—冷"层结下通过"过冷暖雨过程"形成的。即水汽沿锋面抬升,在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辐合中心内,经过冷却凝结成云滴,通过碰并云滴增长的雨滴下落到低空冷层,形成的过冷却雨滴直接冻结形成冻雨。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2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080125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降水的数值模拟 [J].
苗春生 ;
赵瑜 ;
王坚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0, 33 (01) :25-33
[2]   用FY-2C/D卫星等综合观测资料反演云物理特性产品及检验 [J].
周毓荃 ;
陈英英 ;
李娟 ;
黄毅梅 ;
何小东 ;
周非非 ;
吴门新 ;
胡波 ;
毛节泰 .
气象, 2008, 34 (12) :27-35+130
[3]   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持续性原因分析 [J].
杨贵名 ;
孔期 ;
毛冬艳 ;
张芳华 ;
康志明 ;
宗志平 .
气象学报, 2008, (05) :836-849
[4]   中国南方2008年1月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J].
丁一汇 ;
王遵娅 ;
宋亚芳 ;
张锦 .
气象学报, 2008, (05) :808-825
[5]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静止锋与层结结构分析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368-384
[6]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大气层结和地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孙建华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510-519
[7]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天气的环流场与多尺度特征 [J].
赵思雄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4) :351-367
[8]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 [J].
王东海 ;
柳崇健 ;
刘英 ;
魏凤英 ;
赵南 ;
姜智娜 ;
李英 ;
陈菊英 ;
王亚非 ;
施晓晖 ;
徐祥德 .
气象学报, 2008, (03) :405-422
[9]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成因分析[J]. 高辉,陈丽娟,贾小龙,柯宗建,韩荣青,张培群,王启一,孙丞虎,朱艳峰,李威,孙林海,任福民,王凌,高歌.气象. 2008(04)
[10]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 [J].
王凌 ;
高歌 ;
张强 ;
孙家民 ;
王遵娅 ;
张勇 ;
赵珊珊 ;
陈鲜艳 ;
陈峪 ;
王有民 ;
陈丽娟 ;
高辉 .
气象, 2008, (04) :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