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化”到“本土化”——台湾社会科学“中国化”运动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10
作者
王东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社会及行为科学; 中国化; 本土化; 台湾;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3.02.020
中图分类号
C12 [];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学术界曾掀起一场社会科学的"中国化"运动。这场运动最初由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几位学者所发动,但很快便波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台湾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学术运动。由这场运动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学术论题,30多年来也一直是台湾学术界不断探索、讨论和争执的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场以"中国化"为目标的学术运动,后来在台湾社会各种政治与意识形态力量的强势介入下,又发生了由"中国化"向"本土化"的转变,并最终与政治社会领域的"本土化"运动产生某种交叉和重叠。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旨在通过对这场学术运动的系统梳理与回顾,以厘清其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分析由"中国化"向"本土化"转变的内因外缘,并进而总结这场学术运动的学理性价值及其教训。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1+153 +15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评台湾“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 [J].
杜斌 ;
郑毓信 .
学海, 2001, (03) :171-174
[2]   1995年台湾文坛有关“本土化”的一场论争 [J].
朱双一 .
台湾研究集刊, 1997, (01) :80-88
[3]   台港学者论社会与行为科学研究的现代化与中国化 [J].
王子今 .
党校科研信息, 1988, (21) :14-16
[4]   社会学中国化的下一步 [J].
林南 .
社会学研究, 1986, (01) :89-96
[6]  
现代化与中国化论集 .2 李亦园,杨国枢,文崇一编. .
[7]  
本土化的理解误区 .2 许纪霖. 香港社会科学学报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