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幼苗的乙烯释放与ACC、乙烯利的吸收和运转

被引:2
作者
谢学民
杨祥发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杭州,戴维斯
关键词
瓠瓜; 乙烯; 1—氨基环丙烷羧—1—羧酸; 乙烯利; 性别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14G—ACC饲喂瓠瓜幼苗基部叶片,其放射性在植株各部位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集中于生长旺盛的生长点与正在形成的花芽。饲喂后4h内,ACC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24h后,出现ACC的结合物MACC.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乙烯、乙烯利和ACC对瓠瓜性别表现的影响 [J].
应振土 ;
李曙轩 .
园艺学报, 1987, (01) :42-48
[2]   乙烯生物合成中间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及其丙二酸结合物的测定 [J].
董建国 ;
李振国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3, (06) :46-48
[3]   乙烯利及赤霉酸对瓠瓜性别的影响 [J].
李曙轩 .
植物生理学报, 1981, (03) :265-273
[4]   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 [J].
李曙轩 ;
傅炳通 .
植物生理学报, 1979, (01) :83-92
[5]   植物体内乙烯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节控制 [J].
刘愚 ;
焦新之 .
植物生理学报, 1978, (02) :2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