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赋权法的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可变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20
作者
时佳 [1 ]
薛联青 [1 ,2 ]
陈新芳 [1 ]
张洛成 [3 ]
孙超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 石河子大学
[3]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赋权法; 叶尔羌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在阜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韩运红 ;
唐德善 ;
李奥典 ;
孟珍珠 .
水电能源科学, 2015, 33 (05) :26-29
[2]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研究 [J].
左其亭 ;
张修宇 .
水利学报, 2015, (04) :387-395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J].
李怀林 .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 14 (08) :206-208
[4]   基于SD模型的水生态承载力模拟优化与例证 [J].
王西琴 ;
高伟 ;
曾勇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05) :1352-1360
[5]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研究 [J].
孟丽红 ;
陈亚宁 ;
李卫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2) (S2) :121-124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 [J].
何仁伟 ;
刘邵权 ;
刘运伟 .
地理科学, 2011, 31 (11) :1376-1382
[7]   河南省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宰松梅 ;
温季 ;
仵峰 ;
孙浩 .
水利学报, 2011, 42 (07) :783-788
[8]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J].
段春青 ;
刘昌明 ;
陈晓楠 ;
柳文华 ;
郑红星 .
地理学报, 2010, 65 (01) :82-90
[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 [J].
侯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01) :56-61
[10]   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糊可变模型与方法 [J].
陈守煜 ;
胡吉敏 .
水资源保护, 2006, (0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