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后东南亚国家对日本认识的演变

被引:8
作者
高伟浓
胡爱清
机构
[1] 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所
[2] 暨南大学
关键词
日本; 东盟; 经济; 东南亚国家联盟; 外交关系; 福田主义; 战争赔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3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日本同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观念基础 ,即日本如何建构自己的形象。日本在二战期间侵略东南亚国家 ,战后初期的日本侵略者形象遭到东南亚人民的仇恨和敌视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日本作为一个战败者的形象 ,以赔偿获得了东南亚人民的理解 ,使其重返东南亚 ;70年代日本提出福田主义 ,以一个和平者的形象出现 ,采用官方援助基金形式帮助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 ,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欢迎 ;冷战后日本利用其经济实力构建东亚领导地位 ,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 ,使其作为修正者的形象出现 ,国内日益右倾的政治动向 ,导致东南亚国家的焦虑 ,给日本—东盟关系的发展布上一层阴影。日本—东盟关系的未来发展 ,取决于日本建构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也取决于东盟国家如何认识日本。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探究亚太新秩序[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曹云华著, 2002
[2]  
颠簸的日本[M]. 时事出版社 , 薛君度, 2001
[3]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亚历山大·温特(AxexanderWendt)著, 2000
[4]  
战后补偿的思考[M]. 学苑出版社 , (日)内田雅敏著, 1999
[5]  
日本与亚太[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孙承主编, 1997
[6]  
全预测90年代的日本 .2 三菱综合研究所.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