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8
作者
单兰波 [1 ]
汪家权 [1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是地下水超采评价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地下水超采评价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历史与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更科学、准确的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结合到地下水超采评价体系、开采规划管理中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地下水管理主要制度的构建 [J].
王建文 ;
熊敬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2) :62-67+92
[2]   国外地下水管理制度经验借鉴 [J].
姜斌 ;
邵天一 .
水利发展研究, 2010, 10 (06) :68-73
[3]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 [J].
张焕智 ;
秦紫东 ;
于新 ;
邓国立 ;
彭卉 .
工程勘察, 2006, (07) :27-31
[4]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地下水超采状况的判定 [J].
方燕娜 ;
林学钰 ;
廖资生 .
水文, 2005, (05) :21-24+56
[5]   孔隙承压水盆地超采评价与限采规划 [J].
陶月赞 ;
席道瑛 ;
不详 .
水利学报 , 2005, (05) :624-628
[6]   淮北市岩溶水超采问题与对策 [J].
郑三元 ;
王凤云 .
治淮, 2002, (03) :21-23
[7]   地下水资源超采的分类探讨 [J].
高正夏 ;
龚友平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61-63
[8]   安徽淮北市区岩溶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预测 [J].
潘元伯 ;
左其亭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5, (01) :28-32
[9]   论限制水位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作用 [J].
李时毓 ;
李聚兴 ;
朱利 .
勘察科学技术, 1989, (03) :39-41
[10]   美国亚利桑那州地下水管理法简介 [J].
闻致中 ;
刘春华 .
灌溉排水, 1986, (02)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