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金矿构造-成矿系统及幔-壳多层循环体成因模式-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

被引:17
作者
孙忠实
邓军
翟裕生
冯本智
刘俊来
机构
[1] 长春科技大学!长春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构造成矿系统; 幔壳多层循环体; 金矿成因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目前代表性金矿成因模式的局限性 ,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把金矿的形成总结为定位、流体、物源、封闭、加热和构造成矿六大系统 ,建立新的幔 -壳多层循环体成因模式 :1 )以幔源流体、岩浆热液和浅 -表部水来源为主 ,按深、中、浅构成三个层次循环体 ;2 )金质来自多层循环流体对多类型围岩的萃取、沟通混合及多次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断层泥、迭瓦状构造地质体等可作为成矿封闭屏障 ;4)中生代 (隐伏 )花岗岩和各类型脉岩为主要加热热源 ;5 )矿带座落在韧性构造超壳断裂之上及附近 ,而矿体却主要赋存在脆性构造内 ,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整体受构造 -成矿系统控制。该模式对燕山期花岗岩中金矿是一种检验 ,对其它变质岩区金矿则是一种启迪。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吉南板石沟地区前寒武纪构造韧变序列及地壳演化 [J].
孙忠实 ;
冯亚民 ;
杨晓东 ;
杨永强 .
中国区域地质, 1999, (04) :383-390
[2]   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与容矿断裂形成机制 [J].
孙忠实 ;
邓军 ;
翟裕生 ;
冯本智 .
地质地球化学, 1999, (04) :17-22
[3]   金、硅和硫化物迁移富集层次性模拟实验与构造机制研究 [J].
孙忠实 ;
邓军 ;
翟裕生 ;
杨立强 ;
王喜臣 ;
孟庆芬 .
现代地质, 1999, (03) :329-333
[4]   夹皮沟金矿燕山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构造控矿及成矿预测 [J].
孙忠实 ;
杨永强 ;
冯亚民 .
地质找矿论丛, 1998, (03) :3-5
[5]   吉林海沟金成矿预测新思路——控矿构造层次 [J].
孙忠实 ;
冯亚民 ;
孟庆丽 .
吉林地质, 1998, (03) :44-51
[6]   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J].
赵伦山 ;
陈岳龙 ;
叶荣 .
地学前缘, 1998, (02) :132-133+135-141
[7]   同生断层对层控超大型矿床的控制 [J].
翟裕生 ;
邓军 ;
宋鸿林 ;
程小久 ;
彭润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14-218
[8]   吉林夹皮沟金矿稳定同位素地质及找矿方向 [J].
孙忠实 ;
冯本智 ;
青晓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2) :23-28
[9]   构造层次与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关系 [J].
孙忠实 ;
冯亚民 .
吉林地质, 1997, (04) :16-22
[10]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主成矿时代的确定及找矿方向 [J].
孙忠实 ;
冯亚民 .
地球学报, 1997, (04)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