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边坡失稳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43
作者
言志信 [1 ,2 ]
张森 [1 ,2 ]
张学东 [1 ,2 ]
段建 [1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 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关键点相对位移法; 动力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3 [土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通过对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大量边坡破坏形式为坡顶拉裂、下部坡体剪切破坏。本文利用有限差分程序,从边坡土体的应力状态出发,通过监测边坡土体的状态、位移和剪应变增量变化等,分析了岩土体在静力、横向地震和耦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发现坡顶附近发生张破坏,以下部位发生剪切破坏,而非传统的地质工程观点——地震边坡破坏主要是地震惯性力造成的剪切破坏。并提出一种新方法——关键点相对位移法,来判断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及震后灾害调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44 / 8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M].祁生文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2]  
滑坡动力学.[M].胡广韬等 著.地质出版社.1995,
[3]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张倬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94,
[4]  
Seismic slope behavior in a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J].Meei-Ling Lin;Kuo-Lung Wang.Engineering Geology.2006, 2
[5]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slope topography effects on seismic ground motion.[J].George D. Bouckovalas;Achilleas G. Papadimitriou.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05, 7
[6]   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 [J].
郑颖人 ;
叶海林 ;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8) :1714-1723
[7]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6) :1239-1249
[8]   “5·12”汶川地震滑坡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 [J].
李秀珍 ;
孔纪名 ;
邓红艳 ;
崔云 ;
田述军 ;
阿发友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72-77
[9]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J].
许强 ;
黄润秋 .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721-729
[10]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