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金融:履约机制、组织形式与治理策略

被引:6
作者
姜涛 [1 ]
李晓义 [2 ]
机构
[1]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下金融; 组织形式; 履约机制; 治理策略; 标准化契约;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1.12.002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如何发挥地下金融的正面作用、削弱其负面影响是当前金融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从地下金融融资活动内在的履约机制和外在的组织形式出发分析了地下金融潜在的风险特征和有效的治理策略。据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选择性的"、"有条件的"融资契约保护制度,这种制度可以逼迫地下金融活动浮出水面,简单来说就是对那些愿意真实披露融资细节的契约提供法律保护,而对那些不愿意披露的契约不提供法律保护,从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这些自愿披露的真实交易信息对地下金融活动进行监控,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监管当局针对地下金融活动制定有效监管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福建沿海民间融资盛行相关情况调查分析 [J].
俞珈璐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2) :55-57
[2]   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现状与理论思考 [J].
王爱俭 ;
张全旺 ;
于学伟 .
财贸经济, 2004, (07) :35-38+95
[3]   信贷市场中的非正规金融 [J].
刘民权 ;
徐忠 ;
俞建拖 .
世界经济, 2003, (07) :61-73+80
[4]   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 [J].
史晋川 ;
叶敏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 (01) :63-68
[5]  
台湾经验与大陆经济改革[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易纲, 1994
[6]   The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 [J].
Djankov, S ;
Glaeser, E ;
La Porta, R ;
Lopez-de-Silanes, F ;
Shleifer, A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3, 31 (04) :595-619
[7]  
Formal–informal sector interaction in rural credit markets[J] . Pinaki Bos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 1998 (2)
[8]   The unofficial economy in transition [J].
Johnson, S ;
Kaufmann, D ;
Shleifer, A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7, (02) :159-239
[9]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J].
STIGLITZ, JE ;
WEISS, A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 (03) :393-410
[10]  
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 .2 张军.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