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其与抗菌药物应用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于勇 [1 ]
蒋伟 [1 ]
常东 [1 ]
姜玲敏 [2 ]
杨小强 [2 ]
冷金昌 [3 ]
刘小乡 [4 ]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3]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科
[4]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5 [细菌传染病、球菌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病原菌的结构和耐药的变迁趋势,探讨病原菌的变迁与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以来11年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同期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分析病原菌变迁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11年间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914株。①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构成比上升趋势明显,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肠球菌属的构成比波动幅度较大,但变化趋势不明显。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虽有波动,但始终维持在高水平;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下降,不动杆菌的构成比明显上升。②1995年构成比最高的3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2005年变为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和不动杆菌。③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在2005年达70DDD/100人天,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和含酶抑制剂的三代头孢菌素;单一品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④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和3代头孢/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强度变化与多种病原菌构成比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MR-SA构成比的变化与多种药物使用强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水平逐渐升高,将会增大抗感染治疗的难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可能导致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水平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危重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 [J].
廖秀玉 ;
林建东 ;
肖雄箭 ;
黄惠斌 ;
林国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2) :185-186
[2]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J].
季萍 ;
朱震宏 ;
李巍 ;
郗慧 ;
高小妹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03) :268-269
[3]   外科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J].
施金玲 ;
李从荣 ;
蔡璇 ;
彭少华 ;
李艳 .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2, (05) :261-262
[4]   外科感染研究进展 [J].
江敬涛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2, (05) :65-67
[5]   外科系统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分析 [J].
芮晓晖 ;
张延龄 ;
刘红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08) :33-35
[6]  
Surgical Infections of the Hand and Upper Extremity: A County Hospital Experience[J] . Norman Weinzweig,Mark Gonzalez.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 . 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