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6
作者
任小平
姜慧芳
王圣玉
廖伯寿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花生; 根部性状; 遗传力; 基因互作;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7.04.004
中图分类号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花生RIL群体,分析了11个花生根部性状的遗传力,估算基因对数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偏度系数(g1)和峰度系数(g2)估算控制性状的基因互作情况。结果表明:11个性状都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RIL群体中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表现为连续变异和明显的超亲分离。侧根干重的遗传力最高达0.60,其次是侧根鲜重,为0.58,而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较低。控制主根长性状的多基因间存在互作,互作方式为重叠作用;控制主根粗(3cm)性状的基因间也存在一定的重叠作用,但是作用不明显;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都存在互作,表现为互补作用,但互补作用的强弱有差异。主根粗(1cm)、主根粗(3cm)、主根干重、主根鲜重、侧根干重和侧根鲜重之间都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根体积与主根粗(1cm)、主根粗(3cm)、侧根干重和侧根鲜重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花生重组近交系(RIL)根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J].
任小平 ;
姜慧芳 ;
王圣玉 ;
廖伯寿 .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04) :298-302
[2]   大豆苗期耐旱性与部分根系性状的遗传 [J].
杨守萍 ;
陈加敏 ;
何小红 ;
喻德跃 ;
盖钧镒 .
大豆科学, 2005, (04) :275-280
[3]   玉米自交系根系性状遗传初步分析附视频 [J].
余先驹 ;
王秀全 ;
何丹 ;
刘昌明 ;
何国权 .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04) :426-429
[4]   大豆耐铝毒的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分析 [J].
刘莹 ;
盖钧镒 .
大豆科学, 2004, (03) :164-168
[5]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J].
杨秀红 ;
吴宗璞 ;
张国栋 .
大豆科学, 2002, (01) :68-70
[6]   苗期水稻根部性状的QTL定位 [J].
徐吉臣 ;
李晶昭 ;
郑先武 ;
邹亮星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2001, (05) :433-438
[7]   花生高产种质的耐铝毒能力评价 [J].
廖伯寿 ;
周蓉 ;
雷永 ;
李栋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1) :39-43+46
[8]  
Iron Nutrition of Peanut Enhanced by Mixed Cropping with Maize: Possible Role of Root Morphology and Rhizosphere Microflora[J] . Yuanmei Zuo,Xiaolin Li,Yiping Cao,Fusuo Zhang,Peter Christie.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 2003 (10-1)
[9]   Mapping QTLs for root morphology of a rice population adapted to rainfed lowland conditions [J].
Kamoshita, A ;
Wade, LJ ;
Ali, ML ;
Pathan, MS ;
Zhang, J ;
Sarkarung, S ;
Nguyen, HT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2, 104 (05) :880-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