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河流的构型、流量—宽深比关系和能耗率

被引:12
作者
王随继
机构
[1]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网状河流; 流量; 宽深比; 能耗率; 高效输沙;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3.04.005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网状河流作为一类新河型 ,已经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但对其研究还不充分。该研究基于目前已经报道过的资料及新近取得的研究成果 ,从河流构型、河道过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关系及能耗率等方面对该河型展开论述 ,期望引起大家对该河型的兴趣。网状河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独有的特色。从平面构型来看 ,它以相互连通的多河道围绕非常稳定的泛滥盆地为特征 ,其中泛滥盆地上植被发育、沼泽湖泊可见。从河道纵、横剖面来看 ,它具有非常小的河道比降和一般小于 4 0的河道宽深比 ,总体上属于各类河型中最小的。从沉积体系的剖面构型来看 ,它以多个孤立的河道砂体“漂浮”在细粒泥质沉积物中为特征。在河道过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的半对数图中可见 ,其宽深比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 ,并且其散点位于各类河流的最下部。由于其河道比降一般很小 ,多河道体系中的单个河道的流量相对于其决口前的老河道显然较小 ,从而其能耗率就相对很小。文中所讨论到的长江三口分流网状河道 :东松滋河、西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北藕池河和松澧合流 ,其能耗率分别为 3.0W /m2 ,5 .5W /m2 ,2 .8W/m2 ,6 .4W /m2 ,3.7W /m2 和 2 .7W /m2 ,显然都小于 10W /m2 ,这与长江主河道在枝江附近的 14 0W /m2 相比 ,差两个数量级。所有这些特征都预示着
引用
收藏
页码:565 / 570+613 +6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 [J].
王随继 ;
任明达 .
沉积学报, 1999, (02) :75-81
[2]  
Henry Clifton Sorby and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from the Lower Old Sandstone, Anglo-Welsh Basin .2 Allen J R L. Sedimentology . 1963
[3]  
Morphology,hydrology,andevolutionoftheanastomosingOvensandKingRivers,Victoria,Australia .2 SchummSA,ErskineWD,TilleardJW. GeologocalSocietyofAmericaBulletin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