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被引:57
作者
曹国强
陈世悦
徐凤银
彭德华
袁文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4]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广东广州
[5] 山东东营
[6] 甘肃敦煌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新生代; 走廊域剖面; 沉积构造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一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J].
付国民 ;
李永军 ;
石京平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4) :34-41
[2]   中国西部的大陆构造格架 [J].
葛肖虹 ;
任收麦 ;
刘永江 ;
刘俊来 ;
潘宏勋 .
石油学报, 2001, (05) :1-5+7
[3]   柴达木侏罗系的构造层序及前陆盆地演化 [J].
夏文臣 ;
张宁 ;
袁晓萍 ;
孟科 ;
张兵山 ;
彭晓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3-10+25
[4]   柴达木盆地新构造运动主要特征与成因机制 [J].
杨明慧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3) :72-79
[5]   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力争油气勘探获得新突破 [J].
翟光明 ;
徐凤银 .
石油学报, 1997, (02) :4-10
[6]  
柴达木盆地地质与油气预测[M]. 地质出版社 , 黄汉纯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