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铀矿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组成与成矿流体来源研究

被引:37
作者
李荣西 [1 ]
赫英 [2 ]
李金保 [1 ]
李继宏 [1 ]
李鑫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
[2] 西北大学
关键词
He-Ar同位素; 氢、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东胜铀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胜铀矿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特征明显不同。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东胜铀矿成矿流体温度主要为150~160℃。流体包裹体的3He/4He值为0.02~1.00R/Ra,是地壳比值的5~40倍,其40Ar/36Ar同位素比值高达584~1243,明显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36Ar=295.5)。流体包裹体的δ18OH2O在-3.0‰~-8.75‰之间,δD在-55.8‰~-71.3‰之间,具有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流体的特点。铀矿底板高岭石δ18OH2O为6.1‰,δD为-77‰,具有岩浆水的特点。铀矿方解石脉的δ13CV-PDB为-8.0‰,δ18OH2O为5.76‰,显示出地幔来源的特征。东胜铀矿成矿流体He-Ar同位素和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成矿流体具有地壳与深部混合流体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侏罗—白垩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隆起区大面积分布的富铀变质岩和花岗岩遭受风化剥蚀,被大气降水搬运到当时地貌较低的东胜地区沉积。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和岩浆活动,促使地下深部流体和浅部油气沿断裂带和活化的裂隙上涌,充注到含铀碎屑砂岩中,为铀的活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成矿古流体研究进展 [J].
李兆丽 ;
胡瑞忠 ;
彭建堂 ;
毕献武 ;
李晓敏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57-63
[2]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低温热液流体的证据及意义 [J].
肖新建 ;
李子颖 ;
方锡珩 ;
欧光习 ;
孙晔 ;
陈安平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4) :301-304
[3]   鄂尔多斯深盆气与铀矿化关系初探 [J].
张如良 .
铀矿地质, 2004, (04) :213-218+234
[4]   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J].
朱西养 ;
汪云亮 ;
王志畅 ;
张成江 ;
刘建华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2) :39-45
[5]   岩矿样品中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质谱分析 [J].
叶先仁 ;
吴茂炳 ;
孙明良 .
岩矿测试, 2001, (03) :174-178
[6]   稳定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矿床地球化学应用 [J].
郑永飞 .
矿床地质, 2001, (01) :57-70+85
[7]   地幔流体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J].
王先彬 ;
吴茂炳 ;
张铭杰 .
地质地球化学, 2000, (03) :69-74
[8]   哀牢山金矿带金成矿流体He和Ar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胡瑞忠 ;
毕献武 ;
G.Turner ;
P.Burnard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321-330
[9]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 [J].
孙少华 ;
李小明 ;
龚革联 ;
刘顺生 .
科学通报, 1997, (03) :306-309
[1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J].
赵孟为 .
石油学报, 1996, (02)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