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系乌尔禾组粗碎屑储集体中自生沸石的析出与原始物质组成(中性、基性火山岩以及凝灰质碎屑岩岩屑、斜长石,总含量达70—100%)有关。并受地层孔隙水的化学性质、组分、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支配,形成了片沸石、方沸石和纳沸石(?)。 沸石的析出与溶解,直接影响储集层孔隙的演化。因此认为: 1.早期成岩阶段 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原始物质成分与地层水发生反应形成含水沸石成岩矿物相。沸石作为胶结物及交代物充填在粒间孔隙中,并交代了一些矿物、碎屑及粘土杂基,导致了岩石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急剧降低。 2.晚期成岩阶段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和温度的提高,或岩层产生的断裂和节理破坏了液体压力与岩石负载压力的平衡;或因邻近油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释放出CO2形成碳酸水降低了孔隙液的PH值以及地层水离子浓度的改变引起沸石矿物的不稳定。在脱水作用、溶解作用的同时,伴随着次生孔隙的产生,提高了储层的孔隙性。沸石矿物组合可以作为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岩矿标志。 3.垂向上 沸石矿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带。方沸石、钠沸石(?)出现深度比片沸石要浅些。已证实,沸石带是次生孔隙发育带。现今的一些产油层主要聚集在方沸石带和钠沸石带内。 4.沿克—乌断裂边缘的火山碎屑岩及火山质为主的粗碎屑岩中研究沸石的分布规律,对预测油气藏的层位和深度是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