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动态耦合研究——基于武汉与成都的实证分析

被引:8
作者
王霞
熊英
郭兵
机构
[1] 同济大学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动态耦合; 武汉; 成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正确认识已经成为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引导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动态耦合模型,建立多指标评价系统,更多引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质量"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动态耦合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成都在过去的10年里,城市复合系统呈现趋于协调的发展态势;武汉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发展变动较大,工业化发展速率远远大于城镇化发展速率,且这种差距有增大的趋势;通过2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发现,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质量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分析 [J].
程水红 ;
方胜强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26 (03) :102-107
[2]   济南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关系评价与分析 [J].
朱艳硕 ;
代合治 ;
谢菲菲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1) :70-73
[3]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J].
谢春 ;
李健 .
系统工程, 2011, 29 (03) :74-80
[4]   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J].
薛俊菲 ;
陈雯 ;
张蕾 .
经济地理, 2010, 30 (12) :2005-2011
[5]   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 [J].
游达明 ;
陈国藩 .
湖南社会科学, 2010, (05) :116-119
[6]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7]   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欧向军 ;
甄峰 ;
秦永东 ;
朱灵子 ;
吴泓 .
地理研究, 2008, (05) :993-1002
[8]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J].
张燕 ;
吴玉鸣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6) :46-51
[9]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研究 [J].
都沁军 ;
武强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5) :5-8
[10]   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与监测标准探讨 [J].
李同宁 .
前沿, 2005, (11)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