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
作者
郑文武
秦正永
郑学信
程金柱
邢乐澄
机构
关键词
苏皖北部; 晚前寒武纪; 淮南群; 化学地层学;
D O I
10.13937/j.cnki.sjzjjxyxb.1994.01.001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通过氧、碳同位素和岩石化学的系统测试,采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及最优分割等方法,依据地球化学的演变规律及其所对应的沉积环境以及化学地层学原理,揭示了淮南群的地球化学特征,重新厘定了其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群中Na、Ca、和K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旋回特征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而Mg和Ca、Na元素的分布特征,则又指示出四顶山组形成的古气候已转为干燥,并与δ18O,δ13C测温的结果(29.42℃)具有明显的对应性;依据化学地层学对淮南群内部“组”一级单位的划分结果,与前人依据岩石地层学所划分的结果相比较,显示了较大的一致性,特别是九里桥组的顶界,在地球化学演变和古海水温度变化梯度及古气候变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一级划分性;淮南群中δ13C演变曲线特征显示,其下部与燕山地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上部的层位相重叠,进而增加了二者对比、衔接的可行性,更填补了我国中、晚元古代δ13C演变曲线中在900~650Ma左右时间段上的此类资料的空白;淮南群中碳酸盐岩形成时的古海水温度,由老至新有2个最高值,即刘老碑组45.13℃,奶奶庙组35.42℃,显示了时代越老水温越高的趋势,并且似乎还具有150~200Ma的周期性变化;据淮南群及其上覆地层δ13C与δ18O演变特征推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蓟县等地震旦地层沉积地球化学(Ⅰ) [J].
范德廉 ;
杨红 ;
代永定 ;
张友南 ;
王连城 ;
张汝凡 .
地球化学, 1977, (02) :1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