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磷水平下微小原甲藻对营养盐的吸收及光合特性

被引:25
作者
石岩峻
胡晗华
马润宇
丛威
蔡昭铃
机构
[1]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北京
关键词
赤潮; 微小原甲藻; 氮; 磷; 生长; 光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研究了微小原甲藻对无机氮、磷的吸收特性和在室内批量培养条件下,无机氮、磷浓度对微小原甲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氮(0.0882 mmol/L NaNO3)条件下,微小原甲藻具有最高的比生长速率,为0.46 d-1,而中氮(0.882 mmol/L NaNO3)条件下具有最大的细胞密度,为54900个/mL,分别比低氮和高氮(2.646 mmol/L NaNO3)下增加7.2%和20.1%. 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升高,最大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也增加,在高磷(0.108 mmol/L KH2PO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7400个/mL和0.45 d-1. 高营养源(高氮或高磷)状态下生长的藻细胞具有更高的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饱和的光合作用速率(Pmchl a和Pmcell)和光饱和点. 低氮和高氮条件下的藻细胞同样具有高的单位细胞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效率(achl a和acell),而单位叶绿素a表示的光合效率(achl a)则在高磷下最大. 在氮源充足条件下,低的N/P有利于微小原甲藻细胞的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氮和磷的吸收及其生长特性 [J].
石岩峻 ;
胡晗华 ;
马润宇 ;
丛威 ;
蔡昭铃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143-1146
[2]   香港及珠江口海域有害赤潮发生机制初步探讨 [J].
颜天 ;
周名江 ;
邹景忠 ;
钱培元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34-1641
[3]   中国赤潮的发生趋势和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张经 .
生命科学, 2001, (02) :54-59+53
[4]   赤潮发生机理研究──海洋原甲藻的氮营养生理特征 [J].
黄晓航 ;
史冬梅 ;
张京浦 ;
刘海航 ;
吴超元 .
海洋与湖沼, 1997, (01) :33-38
[5]   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 [J].
邹景忠 ;
董丽萍 ;
秦保平 .
海洋环境科学, 1983, (02) :41-54
[6]   An optical method for the rapid measurement of micromolar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in marine phytoplankton cultures [J].
Collos, Y ;
Mornet, F ;
Sciandra, A ;
Waser, N ;
Larson, A ;
Harrison, PJ .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999, 11 (02) :179-184
[7]  
Are changes in N:P ratios in coastal waters the key to increased red tide blooms?[J] . I. J. Hodgkiss,K. C. Ho.Hydrobiologia . 1997 (1)
[8]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vitamins and trace metals on the growth of the red tide organismProrocentrum Micans[J] . Wang Zheng-fang,Zhang Qing,Gong Min.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