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圈演化意义

被引:54
作者
陈建强
李兴武
于炳松
林畅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系 北京 ,北京 ,北京
[2] 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北京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地球化学; 下寒武统底部; 岩石圈演化;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首次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是与深部流体有关的微量元素明显富集,Th/U和Th/Sc等元素比值降低;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轻稀土富集程度降低,Eu负异常减小,Ce具有明显的负异常;铂族和An元素含量增高.这些特点表明黑色页岩沉积时,盆内有富铁镁质的深部物源的存在.这种深部物源的存在通常指示岩石圈拉张的构造背景.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表明,该黑色页岩沉积的早期,来自地球深部的物源不断增加,至4号样品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可能指示本区早寒武世早期岩石圈具有幕式拉张作用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华南古海洋热水沉积作用研究概述及若干认识 [J].
周永章 ;
刘建明 ;
陈多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2) :114-118
[2]   湘黔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贵金属元素来源示踪 [J].
李胜荣 ;
高振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69-174
[3]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J].
彭军 ;
田景春 ;
伊海生 ;
夏文杰 .
沉积学报, 2000, (01) :107-113
[4]   碧口群热水沉积硅铁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流体作用 [J].
丁振举 ;
刘丛强 .
沉积学报, 1999, (S1) :706-711
[5]   东川铜矿田因民组热水沉积岩地质地球化学 [J].
黄永平 ;
吴健民 ;
王滋平 .
地质与勘探, 1999, (04) :15-18
[6]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J].
彭军,夏文杰,伊海生 .
岩相古地理, 1999, (02) :31-39
[7]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J].
方维萱 .
沉积学报, 1999, (01) :44-50
[8]   冲绳海槽南奄西热水活动区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J].
高爱国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8, (04) :39-44
[9]   沉积岩物质成分所蕴含的地球深部信息 [J].
于炳松 ;
乐昌硕 .
地学前缘, 1998, (03) :105-112
[10]   贵州地区新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岩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 [J].
于炳松 ;
裘愉卓 .
现代地质, 1998, (02) :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