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及集聚发展模式

被引:6
作者
曹志宏 [1 ]
梁流涛 [2 ]
郝晋珉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综合评价; Moran指数; 空间分析; 竞争力; 集聚发展战略模式; 黄淮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综合法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均衡发展原理,利用Moran空间相关指数,对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空间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淮海地区各地社会经济在数量上具有差异性,在空间上具有相似性;从时间变化的角度看,近年来区域社会经济空间集聚程度有下降的趋势,区域非农经济发展已经体现出显著的社会经济空间分异格局。黄淮海地区社会经济综合水平比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沿海地区和经济区位比较优越的地区,比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中部和南部。已经初步表现出4个非农社会经济集聚增长区,它们分别是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但是目前中原经济区和苏皖北部经济区核心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今后应加强其核心辐射带动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和周边经济发展。文章最后根据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实际,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集聚发展战略模式,其实质就是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以促进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布局和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竞争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84 / 9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的若干问题 [J].
陆大道 .
经济地理, 2009, 29 (01) :2-7
[2]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安徽省市域发展空间格局研究 [J].
陈广洲 ;
解华明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02) :112-114
[3]   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J].
颜敏 ;
杨竹莘 .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10) :11-13+78
[4]   当前我国工业集中度及其变动趋势研究 [J].
盛毅 ;
池瑞瑞 ;
王长宇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 (05) :13-18
[5]   基于基尼系数的耕地质量差异程度分析——以广东省南方稻田耕地地力结果为例 [J].
吴克宁 ;
曹志宏 ;
梁流涛 ;
赵珂 ;
韩春建 .
资源科学, 2007, (03) :165-169
[6]   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ESDA-GIS分析 [J].
潘竟虎 ;
张佳龙 ;
张勇 .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83-87+91
[7]   基于ESD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 [J].
麻永建 ;
徐建刚 .
软科学, 2006, (05) :51-54
[8]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蒲英霞 ;
葛莹 ;
马荣华 ;
黄杏元 ;
马晓冬 .
地理研究, 2005, (06) :965-974
[9]   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 [J].
曾光 ;
周伟林 .
江淮论坛, 2005, (06) :5-10
[10]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