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反贫困: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护的协同推进

被引:9
作者
杨宜勇 [1 ]
吴香雪 [2 ]
机构
[1]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开发式扶贫; 社会保护; 协同推进;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我国农村的扶贫实践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好成绩,然而新时期中国的减贫战略却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两个困境:贫困内涵的转变,农村反贫困实践难度越来越大,贫困率的下降日渐趋缓。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社会保护政策减贫效应,将开发式扶贫政策与社会保护政策有效衔接起来,联合建构协同推进,构建集"开发性、预防性、发展性"于一体的新型减贫战略体系,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充分发挥各自减贫优势,让贫困者摆脱贫困的同时,自身发展能力也有所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从社会保障到社会保护:社会政策理念的演进 [J].
唐钧 .
社会科学, 2014, (10) :56-62
[3]   发展、分配对反贫困的影响:2002—2010 [J].
杨颖 .
华东经济管理, 2011, 25 (05) :60-63
[4]   低收入群体社会保护的政策含义及其框架 [J].
谢东梅 .
商业时代, 2009, (21) :55-56
[5]   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扶贫机制及政策调整 [J].
楚永生 .
宏观经济研究, 2008, (10) :55-58+79
[6]   城镇居民收入、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基于1978—2006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 [J].
李建军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4) :34-40
[7]   参与式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绩效评价 [J].
李兴江 ;
陈怀叶 .
开发研究, 2008, (02) :94-99
[8]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反思——从社会救助向社会保护转变 [J].
徐月宾 ;
刘凤芹 ;
张秀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0-53+203
[9]   中国扶贫资金投入效益的计量分析 [J].
龚晓宽 ;
陈云 .
理论与当代, 2007, (03) :26-31
[10]   当代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工作——基于城乡关系与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 [J].
陆汉文 ;
岂晓宇 .
江汉论坛, 2006, (10)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