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被引:16
作者
李娟
王卫民
赵连锋
姚振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有限断层模型; 震源破裂过程; 模拟退火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31 [];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处成核,然后以2.8kms的平均速度向两侧传播,在震中以东偏北5km处达到最大滑动43cm.该地震主张力轴近EW方向,受浅部NNWSSE或NS向裂谷带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逆冲运动是引发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J].
王卫民 ;
李丽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343-351
[2]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132-147
[3]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9级地震:单侧破裂过程 [J].
何玉梅 ;
郑天愉 ;
单新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4) :510-519
[4]   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 [J].
曾融生 ;
丁志峰 ;
吴庆举 ;
吴建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780-797
[5]   时间域内有限地震断层的反演问题 [J].
姚振兴 ;
纪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91-701
[6]   青藏高原地震的震源深度及其构造意义 [J].
郑斯华 .
中国地震, 1995, (02) :99-106
[7]  
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有学,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