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

被引:98
作者
张书维 [1 ,2 ]
王二平 [1 ]
周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相对剥夺; 相对满意; 集群认同; 集群行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1 [国家行政机构];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群体性事件——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是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2004年发生的重庆万州事件,可看作群体性事件的里程碑:原本普通的民事或治安纠纷,行政执法人员一介入处理,冲突矛头立刻转向行政当局,众多与诱发事件无关的旁观者卷入冲突;提出宽泛而模糊的政治诉求。这些新特征表明,群众普遍积蓄着不满情绪。在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这种社会不满情绪只能用相对剥夺来解释。相对剥夺指与参照群体相比,个体对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的一种感知;相对满意是其反面,即与参照群体相比,个体对自身所处的有利地位的一种感知。相对剥夺-满意则整合了上述两个概念。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验模拟群体性事件中的冲突矛头转向,考察相对剥夺与相对满意对集群行为的影响。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招募大学在校男生60名。研究发现:相对剥夺的个体比相对满意的个体更有可能参与集群行为;群体相对剥夺-满意部分中介了个体相对剥夺-满意与集群行为的关系;集群认同对相对剥夺-满意与集群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127 +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群体相对剥夺前因及对集群行为的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调查的实证研究 [J].
张书维 ;
周洁 ;
王二平 .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 (04) :69-77+126
[2]  
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论析[J]. 窦宝国.武汉学刊. 2009(03)
[3]  
和谐社会建设视域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论析[J]. 窦宝国.武汉学刊. 2009 (03)
[4]   重大群体性事件冲突阻断机制探析 [J].
黄顺康 .
贵州社会科学, 2009, (01) :44-49
[5]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对政策可接受性的影响 [J].
李大治 ;
王二平 .
心理学报, 2007, (06) :1093-1101
[6]   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学分析 [J].
卢兴亚 .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5) :84-89
[7]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问题之思考 [J].
王庆功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0) :37-41
[8]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与防范对策 [J].
黄辉 ;
徐建华 ;
张晓红 .
政法学刊, 2006, (04) :33-36
[9]   集体行动的原动力机制研究——基于H县农民维权抗争的考察 [J].
于建嵘 .
学海, 2006, (02) :26-32
[10]   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附视频 [J].
于建嵘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