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基于重庆市渝东南地区的调查

被引:1
作者
叶慧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户识别; 公平性; 人情因素;
D O I
10.16653/j.cnki.32-1034/f.2015.09.049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本文以重庆市两个少数民族贫困县295户农户为样本,通过构建低保户识别Logistic模型和农户低保政策公平评价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公平性。研究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县低保产生程序不受人情因素影响,但农户对政策公平性评价不高,且评价结果受主观人情因素影响。由此说明政府应加强宣传和管理,提高农户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J].
易红梅 ;
张林秀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67-73
[3]   公平与效率下农村低保“准入-退出”机制分析 [J].
丁建文 ;
刘飞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 (03) :54-57
[4]   完善农村低保机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J].
陆杰华 ;
吕智浩 .
北京观察, 2008, (02)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