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微生物群(EM)抑藻效应研究

被引:19
作者
王平
吴晓芙
李科林
胡曰利
机构
[1] 中南林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2] 中南林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湖南株洲 
[3] 湖南株洲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EM); 藻类; 抑藻作用; 降低率;
D O I
10.13198/j.res.2004.03.36.wangp.010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细胞液体培养系统地考察了有效微生物群(EM)对3种常见"水华"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M能显著抑制衣藻、四尾栅裂藻和盘星藻的生长,培养7d时,3种藻类生物量平均降低率分别达46 80%,99 07%和97 17%;培养温度、培养时间、EM投加量及培养基pH等对EM的抑藻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EM发挥良好抑藻作用(绿藻)的适宜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5d,EM投加量(V(EM)∶V(源水))为1∶1000~1∶10000,培养基pH为6 0~8 0。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59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应用EM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王平
    吴晓芙
    李科林
    胡曰利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 52 - 57
  • [2] 美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和治理
    李小平
    [J]. 自然杂志, 2002, (02) : 63 - 68
  • [3] 利用微生物消除故黄河藻类的初步研究
    潘立勇
    朱争鸣
    杨茜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 (03) : 39 - 41
  • [4] 有效微生物群控制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效应
    李雪梅
    杨中艺
    简曙光
    黄增贤
    梁近光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82 - 86
  • [5] 应用微生物组合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 任翱,郭文艳,史家樑.上海环境科学. 1999(11)
  • [6] 应用微生物组合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 任翱,郭文艳,史家樑.上海环境科学. 1999 (11)
  • [7]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05)
  • [8]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J].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05)
  • [9] 绿藻的光培养及其生长机理研究
    梁文懂
    米本年邦
    [J].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3) : 248 - 251
  • [10] 水体增温对浮游藻类的影响研究
    史绮
    李宏文
    刘大为
    [J].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1999, (02) : 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