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话语的积极隐喻分析——以《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为例

被引:3
作者
孙亚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英语学院
关键词
教育公平话语; 积极隐喻分析; 系统隐喻; 隐喻脚本;
D O I
10.16131/j.cnki.cn44-1669/g4.2011.03.013
中图分类号
H15 [写作、修辞];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以隐喻的话语动态框架和积极话语分析为基础确立了积极隐喻分析的方法,主要步骤包括识别隐喻、发现隐喻使用的系统性、揭示隐喻使用的作用。通过对《同在蓝天下——怎么看教育公平》一文进行的积极隐喻分析,本文发现:1)在语言使用层面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系统隐喻较多;2)在认知模式层面体现的隐喻脚本为"(义务)教育发展是旅行";3)隐喻使用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说服、移情,即向读者解释如何消除教育不公现象,说服读者正确看待(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教育不公现象,最终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识和相互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J].
袁敏 .
现代教育科学, 2010, (05) :38-43
[2]   基于隐喻角色依存模式的汉语隐喻计算分类体系 [J].
杨芸 ;
周昌乐 ;
李剑锋 .
语言文字应用, 2008, (03) :125-133
[3]  
汉语隐喻识别与解释计算模型研究[D]. 杨芸.厦门大学. 2008
[4]   MIP [J].
不详 .
NUTRITION & FOOD SCIENCE, 2007, 37 (01) :541-548
[5]  
Confrontation or complementarity?[J] . Lynne Cameron.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ublished . 2007 (1)
[6]   Metaphor scenarios in public discourse [J].
Musolff, A .
METAPHOR AND SYMBOL, 2006, 21 (01) :23-38
[7]   The discourse on equivalence in Swedish education policy [J].
Englund, T .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2005, 20 (01) :39-57
[8]  
Policy discourse analysis: negotiating gender equity[J] . Catherine Marshall.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 2000 (2)
[9]  
The European Union's discourse of 'equality' and i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 within the post-compulsory sector[J] . Jacky Brine.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 199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