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

被引:18
作者
王堃
吕进英
邵新庆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关键词
草原学; 草地沙漠化; 植被恢复; 植被重建; 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分析国内外草地沙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1985-1998年沙化草地的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属于进展演替类型,经历"沙生、一年生植物群落"、"根茎禾草杂类草群落"和"丛生禾草群落"三个演替阶段,最终向地带性植被类型发展;其植被物种组成,覆盖度、产草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增加,表土结构变好;人工恢复的效果显著,播种抗旱、抗风沙型植物,可以快速建成植被覆盖地面,同时生产大量优质牧草,是我国沙化草原恢复重建的一条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40 / 2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 [J].
石元春 .
草地学报, 2004, (02) :83-86
[2]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37-43
[3]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群落演替的数学模型 [J].
郝敦元 ;
刘钟龄 ;
王炜 ;
梁存柱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7, (06) :16-24
[4]   陕北风沙滩地区土地退化机理及治理对策 [J].
刘彦随 ;
倪绍祥 ;
查勇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4) :66-71
[5]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Ⅱ.恢复演替时间进程的分析[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6]  
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 王炜,刘钟龄,郝敦元,梁存柱.植物生态学报. 1996(05)
[7]   黄土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 [J].
程积民,邹厚远 .
草业学报, 1995, (04) :17-22
[8]   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1) :1-16
[9]   羊草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J].
李政海,裴浩,刘钟龄,何涛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1) :88-98
[10]  
采矿地的生态重建恢复生态学 .2 徐嵩岭. 科学出版社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