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汾渭地堑的大地构造性质——一个裂谷型地洼系

被引:12
作者
陈国达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关键词
汾渭地堑; 构造性质; 陈国达; 裂谷系; 汾渭裂谷; 新生代沉积;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84.04.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汾河—渭河地堑,位于华北地洼区西缘,作“之”字形曲折延伸,自北北东至南南西,长1400公里,宽10—100公里。它切割海拔平均二千米的山西高原,深达5—6千米,中填新生代沉积厚3—4千米,在太原达6千米。伴随着边缘断裂带的主要为垂直方向的错移,地堑作侧向扩张可达7公里(南部)。地震频繁,震源深度10—30公里,M≥8。渐新世至上更新世时,北部有过24次火山喷发,主要为碱性玄武岩。区内有17处温泉,为地热较高的示证。重力布伽负异常占优势,可达-200毫伽。平均地壳厚度38公里(西安27公里),比两侧隆起地带(40公里,太原之西达45公里)要薄2—4公里,其下显然存在着地幔上拱带。上地幔层P波波速平均7.95公里/秒。本区原为辽阔的中国古地台一部分,于侏岁纪初发生活化,进入地洼阶段。自入始新世以来,汾渭地堑型地洼开始出现,它在的裂谷分类中,可相当于裂隙型的后地台大陆裂谷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