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TER-GDEM数据的黄河源地区构造地貌分析

被引:26
作者
钱程 [1 ,2 ]
韩建恩 [2 ]
朱大岗 [2 ]
贺承广 [2 ]
孟宪刚 [2 ]
邵兆刚 [2 ]
王津 [2 ]
余佳 [2 ]
机构
[1]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ASTER-GDEM; 黄河源; 构造地貌;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2 [构造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势起伏度、地表坡度、高程和平均坡度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黄河源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源地区为一NW-SE带状盆地地貌,平均海拔4 473 m,平均起伏度为60 m,平均坡度为9.5°,为高海拔盆地,盆内地势平坦,盆缘山势险峻。黄河源盆地内部(4 200~4 300 m)湖相地层发育,地势略有起伏,为古大湖湖底地貌后经河流改造形成;盆内发育三级阶梯状层状地貌面,高程分别为4 400 m、4 500 m和4 600 m,为古大湖作用形成的三级大型湖积阶地;盆地两侧发育山地地貌,沟壑纵横,为山体隆升、构造剧烈活动和强烈风化剥蚀作用形成。黄河源地区的地貌特征受构造作用控制较为明显:盆地边缘的昆南断裂、布青山山前断裂和巴颜喀拉山前断裂对盆地的展布形态和整体地貌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盆内玛多断裂、巴颜河前断裂和麻多—野牛沟断裂破坏了古湖积阶地的层状地貌,控制了盆地内部的地势起伏变化和黄河源区水系的整体展布。黄河源流域地貌整体处于壮年期,为构造活动和水流作用的综合结果。4 200~4 800 m高程范围内的流域面积最大,占总流域的90.6%,为长期内流作用形成的区域平坦的地形,推测为古湖期湖泊作用的结果;盆地两侧的山前地区,构造活动剧烈、风化作用显著,呈现老年期地貌;盆地东南切口为河谷地貌,处于幼年期,由黄河源的地貌发育特征推测黄河源水系为发育较为年轻的水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47 / 126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DEM数据的北天山地貌形态分析 [J].
赵洪壮 ;
李有利 ;
杨景春 ;
吕红华 .
地理科学, 2009, 29 (03) :445-449
[2]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分布与特征 [J].
朱大岗 ;
邵兆刚 ;
孟宪刚 ;
雷伟志 ;
王津 ;
韩建恩 ;
余佳 ;
吕荣平 ;
钱程 .
地质通报, 2009, 28 (05) :549-555
[3]   构造地貌——认识高原历史的钥匙 [J].
赵越 ;
黎敦明 ;
刘健 ;
王瑜 ;
潘燕兵 ;
何哲峰 ;
徐刚 ;
裴军令 ;
李惠娣 ;
张克旗 ;
张拴宏 .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1961-1967
[4]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J].
洪顺英 ;
申旭辉 ;
荆凤 ;
杜则澄 .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03) :62-66+108
[5]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新进展 [J].
张会平 ;
杨农 ;
刘少峰 ;
张岳桥 .
地质通报, 2006, (06) :660-669
[6]   基于SRTM-DEM区域地形起伏的获取及应用 [J].
张会平 ;
刘少峰 ;
孙亚平 ;
陈永生 .
国土资源遥感, 2006, (01) :31-35+94
[7]   构造地貌及其分析方法述评 [J].
王岸 ;
王国灿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04) :7-12+20
[8]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 [J].
程三友 ;
刘少峰 ;
张会平 ;
申旭辉 ;
苏三 ;
雷国静 .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4) :333-340
[9]   黄河源区径流时空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J].
车骞 ;
王根绪 ;
孙胜利 .
人民黄河, 2005, (02) :9-10+61
[10]   利用DEM进行地形高程剖面分析的新方法 [J].
张会平 ;
刘少峰 .
地学前缘, 2004, (03) :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