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12
作者:
宋皆
[1
]
乔玮
[2
]
机构:
[1] 吉林镍业医院心内科
[2] 吉林市青少年宫卫生所
来源: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溶栓治疗;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2007.12.020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QT离散度(QTd)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方法AMI病人42例与正常健康者50例进行对比,所有对象测量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的QT间期QTmax和QTmin,QTd=QTmax-QTmin,根据Bazett’s公式,校正QT间期QTc=QT/RR,校正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AMI病人QTd、QTcd分别为(68.7±16.3)、(74.8±20.1)ms,对照组QTd(32.3±11.4)ms、QTcd(36.4±13.3)ms,P<0.01,有心律失常组QTd(70.4±19.5)ms、QTcd(79.4±22.5)ms,无心律失常组QTd(54.4±16.3)ms、QTcd(63.2±20.1)ms,P<0.01。溶栓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结论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使QTd明显减小,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AMI患者病死率。QTd对预测AMI患者溶栓疗效以及早期危险性心律失常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032 / 1033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