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律解释方法的顺序规则初探——以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应当如实回答之关系为范例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程雷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解释方法顺序规则;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应当如实回答;
D O I
10.19430/j.cnki.3891.2018.01.003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持续深入发展应当关注解释方法的顺序规则,细密、规范的法解释规则有助于严格、善意地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也是防范司法解释部门利益化的需要,对于过于倚重价值权衡的解释方法之趋向也能发挥纠偏功能,归根结底是刑事程序形式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刑事诉讼法解释方法的适用顺序应依次为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与例外情形下的目的解释。上述方法次序应用于第50条与第118条之关系的解释时得出的结论为,第50条确立了国际公约中的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犯罪嫌疑人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可以保持沉默,但这并非沉默权的规定。破解两个条文的矛盾,解释学方法具有局限性,留与立法解决更为适当。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刑事诉讼法解释问题研究.[M].孙远.法律出版社.2016,
[2]  
法律解释学.[M].张志铭;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  
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制作与范例.[M].孙茂利; 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4]  
刑事立法的理解与适用.[M].黄太云;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适用.[M].郎胜; 主编.新华出版社.2012,
[6]  
法学方法论.[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78-7-300-15138-0
[7]  
行政法解释学研究.[M].王旭;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8]  
沉默权制度研究.[M].孙长永著;.法律出版社.2001,
[9]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M].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研究 [J].
孙谦 .
中国法学, 2016, (06) :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