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法上“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的脱节

被引:2
作者
李永军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诉讼时效; 民事责任; 请求权; 债权凭证;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8.02.00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我国民法立法、裁判和学理方面,并没有建立起的完整的"请求权体系",民事权利(请求权)、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并没有很好协调,整个民法的规范体系并没有按照"权利——请求——抗辩"的一般逻辑进行,尤其是"民事责任"这种根深蒂固的概念严重破坏了民法权利本位的基本立场。在民事责任与诉讼时效关系中,两者明显地脱节:我国《民法通则》和我国《民法总则》都明确规定"诉讼时效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制度,在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方面,却远远超出"向人民法院请求"的范畴,甚至只要有行使权利的意思表示就能够中断时效;立法者确立诉讼时效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话,"民事责任"属于民事权利就不合逻辑。特别是经过法院判决确定后的"民事责任"与未经法院判决确定的民事责任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就成为问题。我国司法执行实践中普遍适用的"债权凭证"制度,基本上废止了诉讼时效制度,其合法性值得怀疑。应该从理论和立法上彻底抛弃"民事责任"的概念,回归于民法"权利本位"的概念体系,让"请求权"与诉讼时效对接,真正实现诉讼时效的使命——对请求权的公力救济。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债与民事责任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 [J].
魏振瀛 .
法学家, 2013, (01) :115-134+179
[2]   中国债法的现状与未来 [J].
崔建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1) :135-141
[3]  
债权凭证制度的构建与民事执行制度的完善.[J].肖建国.金陵法律评论.2004, 02
[4]  
损害赔偿.[M].王泽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  
民法总论.[M].朱庆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  
债法总论.[M].王洪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法律出版社.2014,
[8]  
债法原理.[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  
民事责任与债分离研究.[M].魏振瀛;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0]  
德国债法总论.[M].(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