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地开垦的方向探讨

被引:8
作者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伊犁新垦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2.22mg/kg和4.22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速效钾含量平均为433.54mg/kg和326.40mg/kg。大部分土壤呈碱性,第二层土壤的碱性比表土层更强;②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层厚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③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和有效氮的空间变异较大,其次是速效钾、有效磷和土层厚度,PH值的空间变异最小;④土壤最上部两层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PH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16km、147km、42km和147km。表土层、第二层有效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65km和7km。表土层、第二层的土层厚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是17km和147km;⑤研究区被开垦时,应适当使用氮肥和磷肥,不必使用钾肥。
引用
收藏
页码:2016 / 20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区域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艳丽 ;
史学正 ;
于东升 ;
王洪杰 ;
徐茂 ;
王果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88-792
[2]   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养分综合评价 [J].
史利江 ;
郑丽波 ;
柳云龙 ;
俞立中 ;
贾正长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6) :839-846
[3]   伊犁河流域荒地资源开发障碍性因素分析 [J].
裴厦 ;
章予舒 ;
王立新 .
新疆农业科学, 2008, (S3) :17-20
[4]   伊犁河流域灌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J].
杨龙 ;
贺光华 .
水利发展研究, 2006, (06) :33-35
[5]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以新疆农七师125团为例 [J].
陈彦 ;
吕新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7) :389-391+405
[6]   新疆伊犁州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J].
徐华 .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03) :40-43
[7]   土壤调查数据地域统计的最佳估值研究——彰武县表层土全氮量的半方差图和块状Kriging估值 [J].
徐吉炎 ;
R.韦甫斯特 .
土壤学报, 1983, (04) :419-430
[8]  
地统计学在土壤学中的应用[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史舟,李艳编著, 2006
[9]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王政权编著, 1999
[10]  
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庄卫民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