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指数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3
作者
魏锦屏
机构
[1]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天津
关键词
收获指数; 小麦; 生物产量; 株高; 高产育种; 经济系数; 麦类作物; 作物育种;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正>收获指数用收获的穗部籽粒产量与地上部全部干物质重量的百分比表示,也就是收获指数=经济产量(每株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株总干重)X 100%,它是由著名的澳大利亚育种家Donald在1962年提出的.70 年代几位研究者(Syme. 1970;Singh和Stoskopf,1971;Syme1972;Fischer 1975;Rosielle和 Frey 1975;Fisher 和 Kertst 1976)发现收获指数与产量之间显著相关,且测定、计算简便,他们建议可以单独用收获指数作为高产选择指标,此后收获指数日趋引起人们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小麦收获指数的改良 [J].
许为钢 ;
胡琳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6) :51-53
[2]   收获指数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J].
刘晓娜 ;
刘秀峰 ;
王列富 ;
郑传德 .
河南农业科学, 1993, (11) :1-3
[3]   小麦冠层形态结构与籽粒产量的关系(三)——理想株型的设计 [J].
盛承师 .
麦类作物学报, 1987, (01)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