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16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
[2]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心 辽宁 大连
[3] 辽宁 大连
关键词
空间统计; 劳动生产率; 区域; 自相关;
D O I
10.19653/j.cnki.dbcjdxxb.2004.02.024
中图分类号
F222.32 [劳动统计];
学科分类号
020208 ; 0714 ; 020201 ;
摘要
明确我国区域劳动生产率的特征对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但传统的三大地带划分对于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发展状况的区域划分来说并不恰当,难以体现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一致性与地域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本文采用的空间统计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地区劳动生产率空间聚类趋势明显。最后,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南部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北部较高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中西部低劳动生产率区域共三个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 [J].
王文博 ;
陈昌兵 ;
徐海燕 .
统计研究, 2002, (05) :3-6
[2]   中国区域工业生产率的评价与分析 [J].
蔡金续 .
经济与管理, 2000, (04) :11-13
[3]   论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 [J].
A·谢苗诺夫   ;
C·库兹涅佐夫 ;
严湘 ;
青卫 .
国外财经, 1999, (02) :64-72
[4]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舒元著, 1993
[5]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change in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US states, 1970–1990[J] . Richard Morrill.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