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
被引:2
作者:
高旭
李志雄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国家地震局 中国北京
[3] 中国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前兆过程;
综合分析;
场、源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的中期阶段(震前1—2年)震源区周围存在“前兆空区”,并随着短临阶段前兆异常向震源区的收缩而消失。最后从场—源关系和多点应力集中的观点对上述现象作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