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

被引:2
作者
高旭
李志雄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国家地震局 中国北京
[3] 中国北京
关键词
前兆过程; 综合分析; 场、源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的中期阶段(震前1—2年)震源区周围存在“前兆空区”,并随着短临阶段前兆异常向震源区的收缩而消失。最后从场—源关系和多点应力集中的观点对上述现象作了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同地震前后介质Q值和小震震源参数的变化 [J].
韦士忠 ;
李玉萍 .
地震, 1992, (02) :30-38
[2]   大同-阳高地震群发震构造模式的讨论 [J].
徐锡伟 ;
车用太 ;
杨主恩 ;
尤惠川 ;
王洋龙 ;
朱玉新 .
中国地震, 1991, (02) :79-87
[3]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地震波速比异常 [J].
戴维乐 ;
庆梅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01) :46-50
[4]   京西北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大同—阳高地震 [J].
李清林 ;
栗文山 ;
黄邦武 ;
王夫运 ;
宋金跃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01) :22-27
[5]   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壳形变前兆 [J].
谢觉民 .
中国地震, 1990, (04) :76-86
[6]   大同—阳高震群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及短临预报 [J].
汪志亮 ;
余素荣 .
地震, 1990, (04) :11-19
[7]   大同—阳高地震定点形变异常的初步研究 [J].
李孟聪 ;
吴邦素 .
地震, 1990, (04) :20-26
[8]   大同—阳高中强震群前后的地震活动性 [J].
许绍燮 ;
王林英 ;
刘玉芬 .
地震, 1990, (04) :1-10
[9]   大同—阳高震群前兆现象的综合分析 [J].
马丽 ;
高旭 .
地震, 1990, (04) :45-57
[10]   大同—阳高Ms6.1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特征的初步分析 [J].
陈建民 .
地震, 1990, (04)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