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治理:制度基础与优化机制

被引:8
作者
张丙宣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选择性治理; 地方政府; 制度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为推动国家在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优化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治理行为。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探求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行为的制度根源和优化机制。研究认为中国多层级多地区的治理结构、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全能型属性、政府机构责权利的分离趋势、约束机制的失灵是导致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制度原因。选择性治理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盛,维持了中国社会的大一统和稳定;然而,选择性治理的意外后果越来越突出,为此,应该控制政府,限制基层政府的权力,建立有限政府,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和监督,引入公民参与和协商机制,实行多中心治理和整体性治理,以推动国家在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新西兰“整体政府”改革的理解 [J].
袁方成 ;
盛元芝 .
政治学研究, 2011, (05) :107-114
[2]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3]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4]   建国60年来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的变革与展望 [J].
陈剩勇 ;
张丙宣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05) :5-15
[5]   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M型的层级制和非国有部门的进入与扩张 [J].
钱颖一 ;
许成钢 ;
董彦彬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3, (01) :29-40
[6]  
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张丙宣, 2011
[7]  
国家与社会革命[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斯考切波(Skocpol, 2007
[8]  
公共协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博曼, 2006
[9]  
国家的视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 2004
[10]  
County and Township Cadres as a Strategic Group. A New Approach to Political Agency in China’s Local State[J] . Thomas Heberer,Gunter Schubert.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 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