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分析看家庭培养竞技人才方式——以斯诺克运动员丁俊晖为个案

被引:6
作者
程宝玉 [1 ]
贺峰 [2 ]
机构
[1]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关键词
家庭培养; 竞技人才; 丁俊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0 [体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国家在对奥运会的重点项目的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到一些非奥运会的冷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伴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以2006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获奖的运动员丁俊晖为案例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竞技水平很低的个人项目(如台球),可以交给家庭或社会举办,同时政府给予扶持。"丁俊晖模式"成为后备力量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通过丁俊晖获得的成功作为典型案例,从社会学角度对丁俊晖的成材之路进行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26 / 62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分析 [J].
孙鲁芳 ;
孟军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3) :180-182
[2]   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的人文社会学因素——体操运动员李东华的个案分析 [J].
谭长青 ;
彭杰 .
湖北体育科技, 2002, (01) :14-15+18
[3]  
一杆到顶[M]. 国际文化出版社 , 丁俊晖自述,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