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

被引:6
作者
张进铭 [1 ]
高雪萍 [2 ,3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
[3] 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关键词
自发秩序; 建构秩序; 法治; 情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60207 ;
摘要
秩序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是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本文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来分析自发秩序的本质及其与建构秩序的关系: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但自发秩序的抽象普遍性特性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建构秩序发挥辅助作用,二者互不可缺;两种秩序的融合以情境为联结点,判断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关于斯密原理、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赫维茨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研究 [J].
钟晓敏 ;
高琳 .
财经论丛, 2010, (01) :19-24
[2]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探讨 [J].
郑谦 .
兰州学刊, 2009, (09) :41-46
[4]   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哈耶克论文集》编译序 [J].
邓正来 .
开放时代, 2001, (07) :4-24
[5]  
近代私法史.[M].(德)弗朗茨·维亚克尔(FranzWieacker)著;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6]  
宪政经济学.[M].(澳)杰佛瑞·布伦南(GeoffreyBrennan);(美)詹姆斯M.布坎南(JamesM.Buchanan)著;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  
大分裂.[M].(美)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著;刘榜离;王胜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