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30
作者
谭燕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经常性损益; 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转回; 价值回升转回; 其他转回; 披露管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8.11.015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从证监会2001年颁发并于2004年以及2007年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披露规则管制入手,以2003~2006年间深沪两地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制规则约束下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行为的特征。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证监会的增加披露规则的确约束了上市公司利用内部估值操纵盈余的行为,但是,在规避和迎合管制的动机下,上市公司偏好采用流动资产项目,并利用资产减值的其他转回"合规地"进行盈余管理。此外,本文利用扩展的2001~2007年样本进一步探究了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规则的变迁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管制规则是导致资产减值类型和转回结构选择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4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 [J].
代冰彬 ;
陆正飞 ;
张然 .
会计研究, 2007, (12) :35-42+96
[2]   盈余管理动机、信息质量与政府监管 [J].
于李胜 .
会计研究, 2007, (09) :42-49+95
[3]   会计准则变迁与长期资产减值 [J].
张然 ;
陆正飞 ;
叶康涛 .
管理世界, 2007, (08) :77-84+139
[4]   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王建新 .
会计研究, 2007, (05) :60-66+96
[5]   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王建新 .
管理世界, 2007, (03) :42-50
[6]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魏涛 ;
陆正飞 ;
单宏伟 .
管理世界, 2007, (01) :113-121+172
[7]   配股后业绩下降:盈余管理后果与真实业绩滑坡 [J].
陆正飞 ;
魏涛 .
会计研究, 2006, (08) :52-59+97
[8]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 [J].
赵春光 .
会计研究, 2006, (03) :11-17+96
[9]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J].
毛新述 ;
戴德明 ;
姚淑瑜 .
会计研究, 2005, (10) :35-41+96
[10]   股权结构对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公司经营业绩变动的影响分析 [J].
刘谊 ;
刘星 ;
刘斌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04)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