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居分离调整的北京市交通碳减排潜力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慧慧 [1 ]
余龙全 [1 ,2 ]
曾维华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关键词
职居分离; 交通碳排放; 通勤出行;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083305 ;
摘要
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而城市职居分离现象势必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就业地与居住地的布局失衡,导致城市将长期面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在构建低碳城市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追求减少对小汽车依赖,增加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改善生活品质,城市职居关系调整是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甚至是策略。本文通过详细调查北京市人口/经济普查、交通出行调查等基础资料,利用就业—居住比(J/R)和通勤时间/距离为测定指标对北京市职居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对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进行核算,考虑交通出行对碳排放的影响设计了两种交通碳减排情景:"基准情景"、"职居关系调整情景"。结果表明:近年北京市职居关系失衡状况有所加剧,六环内多数地区因无法提供足够的居住地而导致职居关系失衡。北京市交通出行碳排放量巨大且增长迅速,年碳排放量从2005年的599.15万t增长到2014年的1 065.49万t,年均增长6.6%,且随着居民通勤出行需求的增加通勤出行碳排放量占交通出行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6.85%增长到2014年的50.09%,年均增长3.5%,其中小汽车是北京交通出行碳排放产生的主要来源。相比基准情景,在职居关系调整情景下北京市交通出行年碳排放总量将大量减少,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减少184.42万t、520.42万t,减少幅度分别为15.91%、37.21%,碳减排效果明显。同时若以2014年为起点,基于职居关系调整情景下,2020年的交通出行碳减排潜力为553.26万t,到2030年达到3 524.22万t,碳减排的潜力巨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重庆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J].
魏庆琦 ;
陈佳列 ;
肖伟 .
生态经济, 2016, 32 (10) :79-83
[2]   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 [J].
谌丽 ;
张文忠 ;
李业锦 ;
党云晓 ;
余建辉 .
地理科学, 2016, 36 (05) :697-704
[3]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C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刘蔚 ;
郭彩云 ;
陈纪瑛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 (01) :32-39
[4]   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出行交通碳排放特征与影响机理 [J].
徐昔保 ;
陈爽 ;
杨桂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8) :1064-1071
[5]   居住-就业距离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 [J].
童抗抗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12, 32 (10) :2975-2984
[6]   石家庄市居民出行碳排放趋势及其低碳对策 [J].
李静 ;
李双江 ;
赵倩 ;
崔二乾 .
西部资源, 2012, (02) :88-90
[7]   城市交通碳排放分析及交通低碳发展模式——以上海为例 [J].
苏城元 ;
陆键 ;
徐萍 .
公路交通科技, 2012, 29 (03) :142-148
[8]   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 [J].
马静 ;
柴彦威 ;
刘志林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023-1032
[9]   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747-752
[10]   基于交通能耗的城市空间和交通模式宏观分析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J].
姚胜永 ;
潘海啸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3)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