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46
作者
陈肖
张世熔
黄丽琴
代英
吴若玉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省土地信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氮素;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缓冲区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2年117个随机格网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数据,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全氮含量达1.29±0.50 g/kg,碱解氮含量达72.2±40.9 mg/kg。土壤全氮含量高值区(>2.00 g/kg)位于崇州中部,并以此为中心向两侧呈带状减少,在郫县—温江一带和龙泉驿的西南部形成两个低值区(<0.85 g/kg);土壤碱解氮含量以崇州为中心向东和向西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向南和向北都逐渐增加,其高值区(>110 mg/kg)主要位于彭州、新津和新都的部分地区,低值区(>30 mg/kg)位于崇州东南部和平原西南部边缘的大邑—邛崃一带。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在成都平原主要的4种第四系成土母质中,灰棕色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成都粘土和老冲积物,但与灰色冲积物差异不明显;菜地和水田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花卉地和旱地。由近年来施氮量的统计可知,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值区的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缓冲区分析表明,在距成都市主城区3.0 km以内的城乡交错带,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随距离的增加呈极显著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黄杏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3]   长期施肥条件下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的研究 [J].
张云贵 ;
刘宏斌 ;
李志宏 ;
林葆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6) :5-10+30
[4]   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J].
熊汉锋 ;
王运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5) :584-589
[5]   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J].
王宏庭 ;
金继运 ;
王斌 ;
胡全才 ;
卢朝东 ;
米保明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4) :349-354
[6]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J].
刘学军 ;
巨晓棠 ;
张福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58-462
[7]   有机无机结合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氮素供应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张光远 .
生态学报, 2003, (05) :914-921
[8]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李贵才 ;
韩兴国 ;
黄建辉 ;
唐建维 .
生态学报, 2001, (07) :1187-1195
[9]   施氮对土壤水分亏缺下冬小麦生产力的影响 [J].
刘万代 ;
王化岑 ;
杨青华 ;
赵秀琴 .
土壤通报, 2000, (06) :262-264+285
[10]   NITROGEN LOSS FROM DESERTS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STATES [J].
PETERJOHN, WT ;
SCHLESINGER, WH .
BIOGEOCHEMISTRY, 1990, 10 (01) :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