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动态分析

被引:5
作者
吉亚辉
崔雯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三化”; 协调度; 主成分分析; 劳动力转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首先构建反映"三化"内涵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2002—2012年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动态把握,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协调度模型对相关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得出结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不协调是导致甘肃"三化"不协调的主要因素,而城镇化发展滞后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是致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的内涵与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J].
陈江龙 ;
高金龙 ;
卫云龙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3) :274-278
[2]   “三化”统筹、“三化”协调、“三化”同步的内涵分析 [J].
马敏娜 ;
马秀颖 ;
王志涛 .
当代经济研究, 2012, (10) :64-68
[5]   “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协同学和机制设计理论 [J].
徐大伟 ;
段姗姗 ;
刘春燕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2) :8-13+110
[7]   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分析 [J].
夏春萍 ;
路万忠 .
经济纵横, 2010, (08) :61-63
[8]   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 [J].
赵芳 .
经济学家, 2009, (12) :35-41
[9]   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衡量研究 [J].
叶民强 ;
张世英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8) :55-58